《海底二万里》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底二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底二万里》读后感1于几年前读过凡尔纳的这部小说,现在写读后感,记得的,有感而发的,恐怕只剩下最令人影响深刻的东西了。
(一)人类的好奇心
在书中,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那位博物学家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怪物”原来只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社会上的议论纷纷,猜测这“怪物”是鲸鱼类动物甚至引经据典,挪威童话,古代传说等等,对比真相,这一切都显得的那么可笑了。
这犹如最近几年新疆的喀纳斯湖上的水怪一般,本来喀纳斯湖就是有名的变色湖,现在这水怪又给喀纳斯湖平添了何止几分的神秘色彩,有人前仆后继的去观察去研究,有认为是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的,有认为是哲罗鲑,还有认为是一种怪兽,一种类似史前巨鳄或恐龙的庞然大物。其实这水怪真正是什么并不重要,既然它是水怪,既然它出现在喀纳斯湖那么神秘美丽的地方,人们就不会相信这只是我们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误判,这只是条大红鱼。所以这水怪必定是水怪,必定是我们人类前所未见的生物。
而在小说中,作者给了我们“怪物”的解释,但在现实中,谁又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二)生与死
尼摩船长有这一个阅览室,里面包含了一万二千本。这是尼摩船长跟大地上的唯一联系。从此他就结束了在大地上的生。在陆地上的人类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尼摩船长可以带其他东西,但他却带了书,画,铜像和石像,这些正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啊。
作为我们学生,无论上哪里去,总喜欢带书,可每次归来时,总是怅然发现这书我还没翻过,心里一阵懊悔,下次依旧还是要带书的。什么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读书的机会也是。
至如今,最记忆犹新的是就是尼摩船长埋葬船员的场景。不用说那如梦如幻的珊瑚林,尼摩船长替他死去的船员选了一个好地方。并且他认为“兄弟为自己的兄弟牺牲,朋友为自己的朋友牺牲,再没有更简单的事!这是诺第留斯号船上全体船员共同遵守的规律!”
而今牺牲这个词只出现在少数人的身上。那种舍生的精神啊。现在科技发达,似乎机器磨去了善心,只剩下麻木的我们,行走在水泥森林中。但事实是我们还没有发达到有机器人能自动扶起跌于路上的老人。不扶人的路人是对的,不清肇事者的老人也是对的。只是我们都太聪明,似乎看透了人性的善恶,鄙弃了信任。路人觉得扶老人会被讹上,老人觉得他如果不是肇事者他扶我干嘛。他们的想法哪有一点的错呢?如果孔子生于现在,他恐怕会变得聪明一点,不再笃定人之初,性本善了吧!
读完全书,以上几点我还记得,其他关于神奇科学景观之类的则全忘了。
《海底二万里》读后感2《海底两万里》可以算是一本科普著作。读完这本书后,故事中的情节以及人物给我留下来的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中人物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舰舰长法拉古,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在漫长的海底旅程中,作者的描写时而将我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境界。时而又把我带入充满着诗情画意境界的,美妙环境。那波澜壮阔的场面与雄伟壮观的气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
我的思绪又被推回到当初故事的开端。一开始,几艘轮船在平静的海面上,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巨大生物接生撞成了几艘轮船。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这艘“鹦鹉螺”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利用海浪发电,向船上供给热,光,动力等,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代工业杰作。尼莫船长是一个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却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和惊人的胆识,于是阿龙纳斯在尼莫船长的邀请下,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阿龙纳斯和他的同伴乘“鹦鹉螺”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北两及海岸,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最终到达挪威海岸,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猎,“鹦鹉螺”号搁浅,进入珊瑚墓地,经过阿拉伯海底地道,在地中海呆了四十八个小时。。。。。。在将近十个月的漫长旅程中,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情节古怪离奇,让人身临其境。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激发了我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我个人认为,凡尔纳似乎有一种魔力——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想变得能够触摸的魔力,并能从平淡的文字中传达出自己的热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但凡人所能想象之事,必定有人能将其实现,正应对了凡尔纳的遇见。
凡尔纳的想象力是伟大的就像孩子们也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根本不切合实际于是就对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扼杀,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只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发明了许多便于我们生活的东西,发现了许多新的事物。试想,如果牛顿没有想象力,又不肯探索,他能发现万有引力吗?如果爱迪生没有想象力,也不去进行探索,他能成为发明大王吗?如果麦哲伦没有想象力,也不肯去航行,他能发现地球是圆的吗?
所以在科学家反驳凡尔纳的想象力不切实际的同时,我也想要对他的想象力进行赞美,
想象力是非常重要。
《海底二万里》读后感3我们爱科学我轻轻合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使我难以忘怀,尤其是他对科学热爱打动了我。儒勒.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就是那样的精神让他成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由此我想到了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长达1万多页的手稿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就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 很早,达·芬奇就对当时的四轮马车不满。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车 ……此处隐藏670个字……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海底二万里》读后感5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总是尽其所能地把心中对科学的热忱、对科学的理解用一场场精彩奇幻的旅程描绘出来,让人们的心灵也随之一起遨游在精彩纷呈的科幻海洋中。从《八十天环游地球》到《地心游记》,从《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到《神秘岛》,他似乎想要把宇宙中的所有事物纳入囊中,包括那瞬息万变、潮起潮落的海洋......
凡尔纳也许从未到达过海洋深处,但是他把自己的渴望全都凝聚到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尼摩船长身上,凝聚到《海底两万里》的世界中,他就像是作者做的一个梦,却也是无数人从内心深处渴望做的一场美梦。之所以说尼摩船长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因为他就像孙悟空一样,唐僧虽然是西天取经的最重要人物,但整部小说最着力刻画的,也是最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是孙行者的爱憎分明、有勇有谋。尼摩船长也是如此,整部书是以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的经历与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但仍掩不住尼摩船长身上那浪漫神秘的光芒,他让我们领略到了这本书中做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
尼摩船长的最初登场,就在阿龙纳斯与尼德兰被掳进鹦鹉螺号时,本应该是一个满腮胡须、衣衫不整的强盗形象,他却表现得更像一个文质彬彬、进退有度的绅士,这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平凡人。这一点在之后的描写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他的图书室里堆满了精而不繁的图书,能让阿龙纳斯这个在生物学界颇负盛名的学者读到沉醉书海的地步,就足以说明这些图书的价值,而尼摩船长也似乎每天都在看这些书,其知识之渊博,从中可见一斑。通看鹦鹉螺号的整体设备,无不是精妙慎微,远远超出了当时潜水设备的水平,比如底层观赏用的玻璃,使得观赏者与海洋内部亲密接触,就像现在的海底世界;再比如危险袭来时,尼摩船长却能依靠他的鹦鹉螺号安然无恙,处变不惊。这个“水中的怪物”实在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体现。在这艘传奇的潜艇中,他们环游了海底世界,穿过了链接亚欧非的不为人知的海峡,参观了沉睡千年的庞贝古城,在海底进行了一次惊险刺激却妙趣横生的打猎活动......这大概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能够去做的事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博学有趣的船长,却对大陆上的世界深恶痛绝。他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但想想,如果不能与外界纷争的世俗干扰相隔绝开来的话,又怎么能够携着鹦鹉螺号畅游海底,领略但自然的神奇?他是一个如大海般喜怒无常的人,或者称之为别具一格,他热爱科学,渴望在海底探索自由,却时不时流露内心的孤独,正因如此,他才让人爱不释手。科学是奇妙美好的,也只有真正热爱它,对它如赤子般真诚,就像尼摩船长这样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即是那人性的光芒。
《海底二万里》读后感6还记得儒勒.凡尔纳写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吧,里面的福特先生就像神一般,只用了八十天就环游了一次地球。而作者儒勒.凡尔纳也不愧是写科幻小说的好手,他的另一篇文章——《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我曾了解过这本书的写作背景,那时没有潜水艇,而作者儒勒.凡尔纳通过自己的想象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潜水艇。在阅读了他的《海底两万里》之后,研发人员开发出了第一代潜水艇。他的另一篇文章,描写了一个航天的故事,他的小说中写了离纽约州300KM处有一个航天中心,20年后,那里果真出现了一座城市——休斯敦。
《海底两万里》中,以第一人称描写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潜艇——鹦鹉螺号,以及一个性格怪异的艇长——尼摩艇长。小说中是以一个生物学家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他们先是以为这个潜艇是一个巨型的鲸鱼,然后他们带着各种武器去捕捉这个“鲸鱼”,包括捕鲸叉,可是后来,他们进入了这个“鲸鱼”内部,原来这是一个潜水艇——鹦鹉螺号。
随后,博士和捕鲸手跟随着性格怪异的尼摩艇长环游了海底,他们来到了“海底平原”,见识到了“海底森林”,以及数不胜数的美景。
合上书后,我时常想象,如果我是博士,我会干些什么呢?
如果我是我博士,我在进入鹦鹉螺号之后,我会自暴自弃吗?我会被船长的种种诱惑打动而不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吗?我会竭尽全力地逃走然后惨死大海吗?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在文中,我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就是“尼摩船长”。在文中,儒勒.凡尔纳对于他的描述是“他身材高大,前额开阔,鼻直口方,两手纤细,用手相学术语来说,极富“通感",也就是说与他高傲而富于情感的心灵相辅相成。可以说,这个人恐怕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为完美的一类人。尚有一个细微特征,他的两眼,隔得稍开了些,可将一方景色尽收眼底。这种功能——我后来得到了证实——使他的眼力比尼德兰高出1倍。当这位陌生人眼顶住一件东西的时候,他总是双眉紧蹙,宽大的眼皮微微闭拢,眼皮包裹着眼珠,因而缩小了视野。他注视着,多么犀利的目光!”
在我的眼中,他自信。对于自己的鹦鹉螺号百般信任。把整个生命都托付给了自己研发的潜艇鹦鹉螺号。
在我的眼中,他勇敢。在遇到敌舰袭击鹦鹉螺号的时候,他展开了歼灭式的袭击,最终击沉了敌舰。
在我的眼中,他镇定。即使是遇到冰山封路,即使是遇到章鱼围攻,即使是遇到敌舰偷袭,他也如往常一样镇定自若,沉着应对。
尼摩船长无论是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值得我学习,这本《海底两万里》,没有白白地阅读,从中,我懂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