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发展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其实践性强。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上个够”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外表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经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作为中学时期的教学,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为主,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能力。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受此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生们印象中属于副科。
学生们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为此,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来改变这样传统的副科无所谓”观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刚踏入岗位就接任初二信息技术老师,我怀揣着热情与信心走进了我的课堂,近距离接触了我的学生。我们师生刚接触,对于我来说,学生是新的;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很让他们好奇。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学生表现的热情很高,最突出的表现是愿意上计算机课,他们认为上计算机课从中他们可以去玩。但是作为学校的课程项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与其他科目不同,信息技术是一门及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我记得在我上第一堂课时,我准备了好多天,为了能把这堂课上好,我请教我的同事,怎么样才能算是上的好?我把教学过程一遍遍的演示给他们看。上课时自顾自己展现,却少了我们课堂的核心——学生。课后我指导老师范老师说,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我那时才意识到计算机课,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如果少了学生的参与,课堂就没有实在意义了。我的教学过程只是使学生变成了一个听者,就像听评书,只是单纯的去听而没有了自己表现的机会。我想接着仍延续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对于计算机课的热情会被我抹杀,把他们高昂的兴趣抚平。
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针对我的课堂,我施行讲练结合,教师先讲解,学生根据任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这样课堂氛围提上来了。可是问题又来了,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相同的,可我们的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自小就接触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就导致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比如玩游戏,浏览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内容,上网聊天等;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实践操作过,对课堂上的练习感到很茫然表现出不知所措。抱着计算机不知道从何下手。对此我深有感触:当时我们在学习默认主页的设置时,要求同学们把百度,设置为I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当我说完操作要求后,有些学生已经在Internet选项…对话框里,在常规选项卡内,将地址框的内容修改为了:www。bxxxu。com。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可有些同学不知道百度的网址,在输入中不是少了字母,就是输入汉字;要么就是找不到Internet选项…等等。
我发现后把网页地址写到黑板上,同时要求做完的同学展示给大家看,而后去辅导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实行加分政策,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班级计算机小组顺势便成立了。
我们的课堂虽然每天都在进行,我希望学生们每天或者每节课都学有所得,一堂课下来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会出现课堂中以上的问题?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们课堂效率提升呢?又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或者那些突发现象呢?我在思考……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真了解教学对象
我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首先,这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课堂上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简单的“网上冲浪”、“游戏网络”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其次,由于受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和家庭环境影响,他们计算机能力又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针对教材,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再经过他们进一步的研究,能够学到一些小技能。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其他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认真了解所教科目
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后,我要了解的便是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1)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采集、加工、发布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3)使学生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4)能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我一定要认真备课,将信息技术课本读细读透,设计好每节课的教案,难易适当,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稳固基本操作。根据四步导学编写要求,精细每一个细小环节,使学生在忙而有序的课堂中有所收获。第一学期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Frontpage软件操作,同时,我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 ……此处隐藏12490个字……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改枯燥的课堂
新授课中,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十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WORD软件中绘制表格的第一课,教师可以拿出象棋棋盘图片,让学生数出棋盘的行与列,再介绍如何将单元格调整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来画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让学生完成棋盘表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画棋子很费时,这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再来演示如何“投机取巧”,此时学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师教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就必须充当好一个导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因为老师的导向而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知识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至用。作为专业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在建立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是所有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创设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开课“导语”的设计,快速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强,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扬长避短,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出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课情境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出形式各异的导课情境,用实例展示代替无趣的语言介绍,用声情并茂的动画代替单一的图形,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兴趣,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自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乐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书本知识最终都要体现在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
中学生的知识和阅历都比较浅显,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远、理论性太强,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乐学。例如“画图”工具可以用来描绘校园;word可以用来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用来介绍班级、老师、同学、校园生活;e-mail可以给同学发贺卡等。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标,“用”的需求,学习就有了动力。因此每节计算机课教师都要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以目标驱动学生对信息技能的学习。
三、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很认真,有的只是为了完成应付任务,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老师的示例。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自然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让他们明确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比如在我给四年级上“画图”课中,在掌握各项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创作,这时有的学生就很兴奋,有的作品却没有新意,还有的只是单纯的复制书本。我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从中找出闪光点,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同学分析制作思路,接着大家一起尝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的乐趣。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和应用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只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比如指法练习时,通过打字竞赛,学生大多获得了好成绩。另外让学生互相检查手指位置、眼睛,评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帮手、优秀合作小组,追求多层面的成功。
五、以“评”促“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作品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进步。在评价课中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于直言不足,也能赏识他人的闪光点。以“评”为动力,鞭策和鼓励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真谛所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本节主要知识是1、插入自选图形,2、组合旋转自选图形;3、幻灯片浏览视图;4、幻灯片的移动,插入和删除
经过教学我反思如下:1、导入部分不够自然流畅,没有很好地贴近生活,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节奏较快,有部分学生接受不了,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老师讲得过多,难点有欠突破,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匆忙,没来得及对学生作品进行更多地展评。2、学生对重新组合图片,旋转和翻转掌握得不够熟悉,对文字的处理还不够娴熟。排版还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