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学情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学生首次接触此类文章,对文体理解上必然存在困难,且初中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过于透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上,文体解读上可简单带过。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对停顿;
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四读,读出疑问。
二、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译读:
a疏通文章的重要字词的含义,生生互动,探究解决,不会的交全班讨论。
b在理解主要字词的基础上试着翻译全文,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C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质疑问难。
d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通假字:曾=增衡=横拂=弼
词类活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动:使……惊动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坚韧
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征:古义:征验;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今义:比喻。
虚词:于:
①在;
②从;
③给;
④由于
2品读
本文中作者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观?
反复品读,读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思想。
四、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延伸成就人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与课文观点相似的名言?试写一两句。把你喜欢的名句写在积累本上。
六、学有所获智慧背囊
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
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困苦。
要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困难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最好的老师。
成功之后还要不断的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永远要记住所有的成功都是暂时的。
七中考链接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
②所以动心忍性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7、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8、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六人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又都_____。本文主要论述了()和()两个方面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六位圣贤事例(举例论证)
个别
一般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道理论证)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正反论证)
个人(正)(反)国家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此处隐藏9723个字……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才干。第二段归纳出了第一段的结论。③第三段也是名句,它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国无忧虑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④第四段点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学生合作,试理出本文论证思路(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特点)
3.小结:(媒体展示文章思路)
本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人物为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经受一番艰难痛苦的磨炼,这谈的是造就人才的问题。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一样,最后推出论点。
4.学生按文章思路图试背课文。
5.(媒体展示)七嘴八舌谈收获:学了本文后,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你学到了什么?请以“我学会了……我知道了……我了解了……我感受了……”开头说一句话。(从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等方面谈)示例:
我学会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可以使文章结
构清晰,富有说服力。
我知道了排比概述的多个事例的连用,既能增加文章气势,又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我感受了孟子散文句式工整、表意蕴藉、富含哲理的特色
四、背诵涵咏,积累提高。
1.自由背诵,同时在笔记本上积累喜欢的句子
2.齐背课文(尽量背出孟子散文特有的气势,背出文言美感。并感受这种美。)
尾声: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你觉得孟子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有,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证明他的观点吗?
2.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8【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 。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非常正确,同学们很博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两千多年以来莘莘学子们读的《孟子》一书。
二、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一部什么书呢?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这些特点来。)
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谁能把孟子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听读注意:读音停顿重音 节奏
2、齐读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 正音:舜发于畎亩之中(quǎn)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gé) 行拂乱其所为(f ú)
法家拂士(bì) 曾益其所不能(z ēn g)
3、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翻译课文看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翻译步骤: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其他资料分两步翻译完全文,
(1)①第一步第一自然段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2)①第二步第二自然段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3)学生通篇翻译全文一遍
五、研读赏析
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应该分析文章。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
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2、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3、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论?(背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受磨练的益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那几句是从个人角度正面进一步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
5、那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7、总结: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摆事实)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紧接着就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讲道理)
第2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正面)和(反面)
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文中也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七、作业:背熟并默写全文
八、结束:我们这节课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背书声结束这篇课文吧,实在背不过的地方可以看一下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