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失明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背景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以读代讲,深入感悟。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语、标语、警示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书是最吸引我的,什么东西最吸引你?(板书:魅力)这些东西有魅力,是因为他们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哪些人有魅力,能吸引你?
2、有一种魅力,人人都可以具备,那就是语言。(板书:语言)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语言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抓住“魅力”这一关键词,理解这个词语其本意及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二)初读感悟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看了这些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老人?
指名读:衣着华丽、无动于衷、姗姗而去。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什么?
除了行人、老人,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诗人让、彼浩勒。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发生在这三者之间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捋顺人物事件,初步感知语言的魅力。
(三)学习1至5自然段
1、从文中哪儿看出这句话富有魅力?(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的)
2、用“ ”划出老人的话。读一读,体会老人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3、指名读第一次老人的话。
老人为什么悲伤?当时的行人是什么反应?用“~~~~~”划出来。
(1)是啊,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肯帮帮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所以,可怜的老人叹息地说:——
(2)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面对衣衫褴褛的老人,却都视若无物,冷漠地从他身边走过,所以老人心酸地说:——
(3)还有的人竟然淡淡一笑,便从容离去,似乎在讥笑老人的破烂的衣衫,失明的双目。所以老人悲伤地说:——
这时,你还认为老人的悲伤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钱吗?
4、老人第二次说的话是什么语气?
我们也会为老人感到高兴,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对比朗读,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悟,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感受语言
5、从悲伤到高兴,从无动于衷到慷慨解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来奥秘就在这句话中,我们来研究研究这句话。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段: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2、看到春天来了,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春天的美好,(板书:联想)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春天的美丽?用“==”画出来。
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蓝天下的绿树红花,那花间的莺歌燕舞,那树边的流水人家,这美好的一切,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边想象边试着背诵。
3、是啊,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天像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蓬勃的生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纵情高呼:——春天到了。
可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对老人而言,只是漆黑一片,他的一生所拥有的色彩只有黑色,那孤独冰冷、幽暗死寂的黑色,这漆黑和万紫千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
4、老人多么痛苦啊,那你说一说这句话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老人深深的痛苦之情,怎能不激起人们深切的同情之心呢?(板书:激发同情)正是这饱含浓厚感情的话语,打开了人们关爱的心门,纷纷慷慨解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富含魅力的语言吧!
(五)仿写
1、法国诗人让彼浩勒用一句话帮助贫穷的老人,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有魅力的语言很多,例如草地上不再写“禁止践踏”,而会写上一些有魅力的语言——(生交流,师总结)
2、我们也来试试吧,电灯旁、厕所门、淇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
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生活中寻找有魅力的语言,把课内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学以致用,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总结全文
你要向让彼浩勒学习什么呢?(爱心)遇到贫弱就解囊相助,这种爱心之举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灵魂和高度。还要向他学习什么?(语言)他拥有智慧和高深的文学修养,所以才能写出如此富有魅力的语言。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用心做人,做一个想让彼浩勒那样智慧与爱心并存,拥有魅力语言的人吧!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联想
对比(激发同情)
设计意图: 板书的呈现方式为随学习的内容逐步出示,体现了文中的中心句的作用,简洁的板书既联系了课文内容,又强调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教 ……此处隐藏31403个字……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无论师……交给老人。”指名读、小组读。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教学后记:
今天在上这课时,在和学生谈到语言的魅力时,有许多学生提到这样一个现像,老师,现在不是有许多要饭的吗?他们往往把自己写得身世可怜、生活悲惨,这不是利用语言来欺骗我们的感情吗? 是呀,我看到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那孩子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我饿了。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可怜。 听着学生说出的这点点滴滴,心头一阵阵难受,是呀,文中的老人是因为自己双目失明,没有生活能力,才被迫乞讨,而生活中却有许多健全人在,不能让学生这样失误下去,认为老人仅仅是为了多要一些钱,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去找一找:这位老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那些乞讨的人有什么不同? 紧扣文中老者的描写再来感受出,老人是被迫乞讨的,这不是她的本意。和生活中那些乞讨的人在本质存在着差别。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白,虽然在课堂上绕了许多弯,但能让他们去辨别生活是的美与丑,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