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5 09:54:35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夏》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聊天,内容是春天与夏天。教材具体内容有两部分: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片。一段文字说明了聊天的内容是说说自己喜欢春天或夏天的原因。两幅图片配有画外音提示部分内容,文文和龙龙的对话为举例,意思是可以这样聊天。

教材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遵循“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双向”“互动”“情境”原则,强化口语的功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春天与夏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与人聊天,与人沟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春天与夏天的季节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春季与夏季的自然风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入题。

谈话,一年级二班的红红和龙龙在一起为了春天好还是夏天好争得不可开交,龙龙说: “ 春天好,春天不太热可以放风筝,多有意思! ” 红红说: “ 还是夏天好,夏天可以穿背心、短裤、裙子,又凉快,又漂亮! ” 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还是春天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春与夏》(板书,读题)

(2)明确要求,指导交流。

① 将学生按不同的喜好,分为 “ 春天 ” 和 “ 夏天 ” 两个阵营,随机调整座位。(人数相对少的阵营,可以分布到讲台前就坐,制造对垒的气氛)

② 提建议:用 “ 我认为——好,因为——。 ” 或者 “ 我喜欢——,因为——。 ”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的句式,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③ 讲规则:既然是比赛就应该有规则,请同学们自己来想想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声音响亮;意思清楚)

④ 两个阵营的同学 ,自由结伴按提示交流准备,教师巡视相机激励。(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⑤ 教师引导两个阵营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评析,以评代讲。

a.教师结合现场交流情况,扼要地提示学生从气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b.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用语言证明春(夏)天的好处,还可以采用背诵关于春天的诗,唱关于春天的歌曲,画夏天的瓜果,演游泳的乐趣等等让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延展性练习

我喜欢秋天,我喜欢冬天。

《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切记把课文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A 、B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 ……此处隐藏22488个字……读一读写一写”:强调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三、初读课文,感知结构美

1、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①、找出作者描写夏天特点的关键词。

②、阅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发言,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自然景物、色彩、旋律。热爱自然,赞美劳动人民。

总——分——总。)

四、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思考:

①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2、讨论,明确:

(炎热或者火热;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五、三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着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①方法提示:也可以从用词之美或句式之美来赏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示例、

比喻句范例: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公路上的汽车”比喻“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范例: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分析关键字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A、“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挑”“举”“匍匐”三个动词分别写出了农作物怎样的情形?)

分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挑”让读者感觉到棉苗的顽强;“举”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

B、“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烘烤”能替换成“照射”吗?)

分析:“烘烤”使人感到夏天“火红的太阳”的温度特别高。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2、仿写句子。体会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例句,仿照句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六、总结。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七、作业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夏》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夏天的美,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品味夏天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自主探究,多媒体演示

课时安排:45′×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画面导入,披题入文。

二、简介作者

三、学情检查

1.注音

磅礴 黛色

匍匐

芊芊 澹澹

迸发

2.写字

主宰

苦涩

轻飞曼舞

闲情逸致

四、走近夏

大声朗读课文,请思考: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什么特点?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欣赏夏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景:草、林、蝉、太阳、麦浪、热风

色彩、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人:农民

(景美 人勤)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的旋律的夏天?

用了对比手法。历代文人的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在作者看来夏天人们的劳动过程更为重要,更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线。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六、亲近夏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夏天雨景。

七、欣赏夏的图片

八、小结

《《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