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辩析信息的工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格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点的方面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A、单元格的基本概念;B、单元格的选定;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互相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材分析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模块之一。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单元格的相关知识,在Excel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元格选定的方法。难点是选定局部连续总体不连续的单元格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我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的长期使用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习惯与能力。
2、以“小组协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能力。
六、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七、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Excel 20xx、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二)新授课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展示一段选定单元格操作的录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思想〕
(1)通过布置这样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并作如下任务布置
(1)自学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
(2)将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将问题提交教师
〔学生活动〕根据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内的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1、巡视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接受组长提交的疑难问题并辅导个别学生。2、观察研究统计小组协作有效的和无效的各组各种因素。
〔设计思想〕以上(1)、(2)两步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也是我整个“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学问题还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
3、自学反馈
值日小组讲解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值日组讲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自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在知识方面和小组自学活动方面。
4、练习
〔学生活动〕打开课件,根据要求做练习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讲评和学习行为表现讲评。
5、课后总结: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情况(以鼓励表扬为主),并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6、布置作业: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4、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让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四、说学生
高一新生的来源各团场初级中学,有部分同学,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还有多数同学,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而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章又都是理论内容,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艺术》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是在学会了对文字进行简单修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边框、底纹的设置,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的知识点既用到了工具栏,又用到了菜单命令,它既告诉同学们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过工具栏来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单的形式来补充工具栏无法实现的强大功能。这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图形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状况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高一学生已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文字进行处理,但白纸黑字的老面孔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一份成功的电子板报,不但要文章精彩,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的电子板报色彩丰富、美观大方,把原来单调的白底黑字进行恰当的、符合人们视觉效果的修饰,学生有着很强的内驱力,兴趣很浓。通过本课的操作,学生即可完成一个简单单页电子板报的雏形,将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为文本设置边框和底纹。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字的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2、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四、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图: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问题
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总结心得----自主创造----评价定位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先观察再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对讨论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答案之后,总结心得,自主创造,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自我定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艺术”对比(一个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艺术”,一个加了边框和底纹的“版面的美化艺术”)
师:这里有两段文字,它们的区别在那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修饰了颜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观,特别是标题经过修饰以后还更醒目了。)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颜色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怎样把文字加上丰富多彩的修饰呢?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版面的美化艺术”。(板书)
[ 通过对比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务一: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
在《文字的修饰方法》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通过改变文字的字体和字号来美化标题,那么如何来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呢?尝试用多种方法修饰。
学生自主探究。
打开“版面的美化艺术”文件,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边框和底纹。
提示学生有几种求助方式:
⑴书是我们的好老师,向书本求助。
⑵向同学求助。
⑶向老师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同组的同学,帮助的方式是教会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帮他操作。)
请全组都完成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展示给大家看。
上台后向这位小老师提出要求:为了让你的学生们听清,学会,请边说边做,仔细讲清每一个步骤。这样既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找到多种修改的方法。
(1) 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底纹”“边框”按钮。
(2) 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
告诉学生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能完成任务,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原则是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学生提出问题:为何不能设置边框和底纹的颜色?
师重点讲解:(1)设置前必须要选中要设置的内容。
(2)“边框和底纹”菜单中有二个小卡片,每个卡片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选项。
(3)可以通过对话框中的预览看到设置后的效果。
学生练习: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不同的边框和底纹。
展示学生作品。
师故意选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框和底纹色彩搭配协调的作品和不协调的作品,让学生评价,通过对比,了解设置颜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从实用,适用,美观的角度来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任务二:自主探究利用“页面边框”选项卡给页面设置边框]
“边框”和“底纹”的设置都是针对文章,对于整个页面我们也可以进行美化,在“边框和底纹”命令中继续探密,找一找如何给页面加边框。
学生自主探索。
[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拓展练习,
练习:修饰学校的《机房管理制度》。
[在这里如果给学生几个字或者是一篇不认识的文章,学生只能机械地枯燥地学习;如果给学生与他们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他们就会有亲切感,并自觉地愉快地创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爱护机房的意识]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思想:
1、 师生互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助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就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探究学习这种能力。
3、 整和其他学科的资源。本课教学如果孤立地仅仅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操作还是不够的。放在本单元电子报这一整体中考察,我们会发现,操作仅仅是办报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办出有特色的报,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术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课伊始,就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设置过程更是反复用同学们实际的操作实例提醒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协调。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有所长同学的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意识。